辽宁经济在改革中突进
新华社沈阳8月11日电 滚石上山再奋进,爬坡过坎勇担当。随着经济增速连续6个季度实现正增长,占据东北经济半壁江山的辽宁省正以小步稳行的姿态向上攀升。
对于来之不易的成绩,拼搏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上的辽宁人深知,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不懈以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,才能实现逆境中谋变,破浪中前行。
向好:小步稳走
“全省经济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。”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一位负责人说,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稳定,工业增长强劲,固定资产投资上扬……
从去年一季度开始,辽宁扼住了单边下行的经济走势,并在2017年全年实现经济增速由负转正。今年的“半年报”再次显示:稳中向好。
——宏观经济稳步回升。今年上半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6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.5个百分点,延续了小步平稳回升的姿态。“这是健康、正常的恢复中向好的走势。”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。
——工业经济快速向好。近日,高温持续突破辽宁极值,而在沈鼓集团的结构车间,焊花飞溅,锤声四起。今年上半年,沈鼓集团工业总产值、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6.8%和108.3%。“目前生产任务较为饱满,尤其大型重点产品较多。”沈鼓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戴继双说。
沈鼓集团是辽宁工业的一个侧影。今年上半年,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.3%,利润增长79.3%,分别排在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。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副主任申世英说,作为老工业基地,工业是经济的脊梁,只有工业稳,经济才算稳。
——发展质量不断趋优。财政收入、固定资产投资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;工业税收占税收总额一半;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三成……可以看出,运行质量转好、发展后劲充足、结构调整加快的特点较为明显。
突围:“改”字当先
早在2016年,中央启动的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就明确,东北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,是产业结构、经济结构问题,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。辽宁恰恰是抓住了“改革”这一关键,进行全面谋划。
投资不过山海关怎么办?改革。不久前沈阳铁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东分公司技术室主任汤新,通过在辽宁政务服务网申请并上传材料,获得了一张电子版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,全程与审批人员没有见面。
辽宁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杜明说,“最多跑一次”正成为辽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目标。
2015年以来,辽宁省政府分9批取消调整行政职权1077项,非行政许可审批一律取消;今年7月1日起,全面实行“32证合一”……一项项举措换来一组组数据:今年上半年,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3.5%,占投资总量的63.8%;实际利用外资32.1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1%。
企业运行效率低怎么办?改革。高级线材的日产能已经超过设计产能,车间效益不断提升……这个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优质特殊钢材的“巨无霸”——东北特钢,因债务违约问题破产重整之后,一举实现扭亏为盈。
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徐吉生说,破产重整引入了民营资本,推动技术升级,重塑经营机制,让东北特钢走向新生。
已列入国家层面国企改革试点的沈阳机床集团,正以“止血、输血、造血”三位一体综合举措全力遏制结构性亏损。
目前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、辽能风电公司等企业纳入国家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;驻辽央企分离移交项目已签约99.6%……国资国企改革风帆正在扬起。
谋进:保持定力
“防止出现发展的焦虑症、投资的饥渴症……要加大力度创新改革,先行先试。”辽宁省政府一位负责人在落实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”工作座谈会上讲的这段话,表明了辽宁面对当下形势的态度:稳中向好的态势中,要看到进中有难,改革的决心定力不能变。
近日,辽宁大刀阔斧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成为关注的焦点,除去医疗、高校、地税系统,省直机构659家公益性事业单位,将优化整合为65家,优化整合比例超过90%。
据了解,辽宁有事业单位3.5万余家。随着改革不断深化,这些事业单位政事职责不清、管理体制不顺、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。目前,改革正在自上而下全面推进。
“这次改革,省里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,统一标准、统一步伐,没有特例。” 辽宁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相元说。
和大刀阔斧的顶层设计改革相比,基层改革探索的氛围也日趋浓厚。“互换并地”改革、县乡财政分灶吃饭改革……辽宁省彰武县一系列改革举措次第推出。“开始时真难,现在大家达成了共识,改革推进就更加顺利了。”彰武县委书记刘江义说。
在营口,民营经济缴纳了70%的税收,创造了80%的经济增长,提供了80%的就业机会。“营口的发展得益于改革,营口的未来同样要依靠改革。”营口市委书记赵长富说。
逆水行舟,一篙不可放缓;滴水穿石,一滴不可弃滞。
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、干部表示,辽宁虽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,但经济发展依然在逆流而上,改革绝不能松劲,发展绝不能停步。(新华社记者 王振宏、汪伟、张惠慧)